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园地 > 教育交流

让语文在平等对话中飞翔

作者:

 让语文在平等对话中飞翔  

泰兴市鼓楼小学  杨莉   屈阳春   

[文章摘要]平等的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语文课堂上的对话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还是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尊重,彰显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涌动的场所,让语文插上飞翔的翅膀,赋予对话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     生本对话     自我对话

倾听赏识    协作交流     引导点拨     评价激励  

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全身心投入的相互交谈,是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它意味着对话双方人格上平等,心灵上敞开,精神上相遇,情感上互动,彼此尊重,彼此交流,彼此倾听,彼此欣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在与教师、同学和阅读文本的交流、对话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发展。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就是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空间,师生凭借教材,均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交谈和交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还是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尊重,彰显个性。下面谈谈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中教师角色的看法。

一、倾听赏识  师生对话的先导

案例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学生们很流畅地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语句讲述诗的意思)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不过,老师倒有些疑问,不知谁能帮助我?

生:老师,你说吧!

师:这第一行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西辞”该怎么解释呀?(不少学生都露出为难的表情)

生:我知道,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东面,所以说是“西辞”。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课文中说“您就要顺江东下”,所以我知道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

师:你可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真是好样的。谢谢你帮了我们大家。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我知道,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交通要道,江上船只来来往往,可为什么诗中却说是“孤帆”,是写错了吗?

生:不是,因为孟浩然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去扬州,他很孤独,所以作者说是“孤帆”。

师:(点点头)你的理解可真独特,看来“孤”在诗句里还有“孤独”的意思,老师也没想到。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长江上当时肯定不只是一条船,但李白只关心的是好友孟浩然坐的船,其它船对李白来说,就好像没有看见,所以说是“孤帆”。

师:说得可真有道理,听了你们的意见,我总算明白了,原来李白凝视的是孟浩然坐的小船,牵挂着的是船上的故人哪。这使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好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多么让人感动啊!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构建我你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打破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传统观念,要乐于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友好的学习伙伴,蹲下身来,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则以欣赏的眼光看、听、评,并适当作些点拨和指导,让孩子敢于交流,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交流中健康成长。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在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心中的愉悦,感受到了自己独特存在的价值。真可谓是师生其乐融融,课堂充满活力。倾听是认识与了解的第一步,倾听学生的述说,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能给予他说话的信心和勇气。教师更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对话中一次善意地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诚恳的表扬都如同一场适时的好雨,滋润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因此,可以说,欣赏是支神奇的魔棒。被老师欣赏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学生会在被欣赏的喜悦中体验奋发、尝试崛起。即使是学生的错误,教师也应该善意地对待,机敏地引导。欣赏使学生找回自信,是欣赏给学生无限的动力,是欣赏让师生的对话更精彩。

二、协作交流  生生对话的本源 

案例二  《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都下地摘了,而且也挺认真地摘着,可为什么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把课文第三、四小节认真地读读,从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拿笔在书上做记号,写体会,约四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那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几个小组的讨论,约四分钟)

师:下面就请各小组推荐代表上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弟子们之所以没有摘到麦穗,是因为他们摘麦穗时总低着头,眼光不够开阔,而且摘的时候犹犹豫豫,看看这株,觉得不满意,摇摇头,看看那株,觉得还是不满意,又摇摇头,就这样,把机会都丢失了。

生:我们小组还想补充,他们之所以摘不到麦穗,是因为他们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目标上,总认为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生:我们小组也同意他们的观点,还想补充的是弟子们不懂得珍惜手中摘下的比较大的麦穗,没有主见,把已经摘到的大麦穗随手扔掉了。要是我的话,我一定把较大的麦穗先拿在手中,再与其他麦穗比较,如果真有比它大的,再重新摘下,丢掉原来的,这样就不会两手空空了。

师:说得真有道理,要是你出生在2400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一定收你为徒,因为你比他的弟子们更聪明。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的相互作用。因为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 “协商”和时间的磨合——协作,才能获得关于世界的丰富和全面的解释,才能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当然,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也要用在恰当的时机,比如针对学习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并进行互补式的汇报,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进行争论、辩论等,这些形式的协作交流都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点拨  生本对话的拓展

案例三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了对普罗米修斯勇敢、富有同情心、坚强等方面的认识)

师:那宙斯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宙斯是个凶狠毒辣的神,因为他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还派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

生:我也认为宙斯是个残忍的神,他施刑很残暴,用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山上,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让普罗米修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太狠心了。

师:(教师很满意地点点头)是呀,你们说得可真有道理。

(突然有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左手,嘴里还说“我不同意”,老师微笑着请他发表意见。)

生:我不觉得宙斯是个残酷的神。因为天庭里也是有规矩的,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在前,他作为主神,必须对普罗米修斯作出惩罚,不然,他怎么当主神。

师:××同学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足以证明他是个爱动脑的学生。宙斯究竟是个怎样的神?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

(一阵七嘴八舌的议论后,果真有几位同学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

师:我看大家还是再细细地读读课文,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学生认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记号,五分钟后,学生们举手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宙斯还是个残酷的神,他这样做完全出于报复,因为课文中说“宙斯还觉得不解恨”,他是为了报复才这样做的。

生:我也认为宙斯还是个毒辣的神,课文中说他“决定要狠狠惩罚他”,从“狠狠”一词就可以看出他的狠毒。

生:我还从课文中“沉重的铁链”“悬崖绝壁”“烈日暴雨”等词语中看出宙斯的心狠手辣。

生:再说普罗米修斯只是把火种带给人类,给人类造福,对天庭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如果宙斯有同情心的话,应该支持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根本不会去惩罚他的。

……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读书,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说得可真有道理。宙斯可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神。

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能悉心寻觅课堂上自然流淌的情思,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并没有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做到“尊重而不盲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做“节目主持人”,要学会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敢于走向前台,展示他们的思想,表达他们的情感,在多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读书,与书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

语文课本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学会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这自然就要求我们老师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比如,沉入词语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细心地体味语言的情趣;进入角色中,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把握他们的立场观点;揭示作者隐含的意思时,注入自己的生活感受,甚至读出具有个性的、新的内涵。

四、评价激励  自我对话的超越

案例四  《小露珠》教学片段

师:太阳出来了,小露珠越来越小了,就要消失了,你们舍得小露珠离开吗?植物们舍得吗?

生:不舍得。

师:向日葵向他点头,好像在说什么?

生:小露珠,我真舍不得你走。

师:真是棵重友情的向日葵。白杨树向他招手,好像在说什么呢?

生:再见,小露珠。

师:真是棵有礼貌的小白杨。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这是一首怎样的乐曲呢?

生:这是感谢小露珠的乐曲,因为有了小露珠喇叭花才显得更加美丽。

生:这还是向小露珠告别的乐曲,希望他明天早点回到植物们的身边。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就把自己想像成一棵植物,留住小露珠吧!假如你是一丛衰老的草儿,你会怎样留住他?

生:小露珠,你别走,要不,我就要枯萎了。

师:是呀,草儿需要小露珠来滋润。那年老的白杨树呢?

生:小露珠,留下来吧,我快要干枯了,多么需要你给我补充水分,让我精神焕发。

师:白杨树也需要小露珠。那喇叭花呢?

生:小露珠,有了你,我们才能把大自然装点得更美,你别走,行吗?

师:说得真好,还用商量的语气,真有礼貌。

对话中的评价是画龙的点睛之笔。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的评价极富个性:简洁而又诙谐。引得谈话的主体始终处于放松的情绪中,乐于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创生出许多灵感。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评价别人,可以提高认识,学习长处;评价自己,可以及时反思,改正不足。坚持评价与对话过程相伴相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对话中的每个人最大可能地得到发展,所以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整,使对话中的课堂充满动态成长的气息。有时,教学中的评价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评价激励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激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实现自我对话的超越。

我曾经在互联网上看过李镇西博士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图景:“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美味食物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又平等地交流;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地分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

这种“共享式”对话教学情境的精神实质是:教师放下架子,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教互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的发展。真诚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教育的“教育”,教师不再“机械重复”,师生角色经常互换,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的、互相谈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平等的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教学相长”情景中的技艺切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能超过教师,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语文教育要目中有人,有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人,要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个性,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成果,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涌动的场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泰兴这2家单位因疫情防控工作获省表彰!全泰州仅6家
泰兴这2家单位因疫情防
鼓楼教育:“江苏好人” ,最美泰州人 姚恒章
鼓楼教育:“江苏好人
鼓楼校区召开违规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工作部署会
鼓楼校区召开违规办学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姚恒章校长带领班子成员赴河南汤阴岳飞小学交流岳飞文化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